異端視覺 草圖
羅 馬假期的格鬥秀中,總有數以千計的殺戮上演。羅馬奴隸與格鬥士斯巴達 (Spartacus)叛變後,六千名被虐殺的奴隸有如燈柱從羅馬一路排到卡布阿(Capua,斯巴達倍訓練成格鬥者的地方)。基督教歐洲則以死刑取代羅 馬的競技。囚犯倍公開殺頭,他們被吊起,深體活生生被砍斷,腸子被拉出來、身體被肢解。他們在歡樂的民眾面前被斬首並受各式刁鑽折磨。砍下的頭被叉在矛 上,屍體被吊在絞架的鐵鍊上。群眾可以說是興奮之情甚於震驚。
恐怖經常伴隨著美。【里爾克】
一場公開死刑,可說是一件娛樂饗宴,某些較壯觀的場面裡,連學徒都可以請假觀看。
直 到1868年前,英國仍就舉行公開死刑。巴黎的停屍間則成為 " 觀光勝地 " ,裡面的屍體有如倫敦杜沙德夫人(Madame Tussaud)蠟像館的蠟像般陳列著。巴黎的停屍間,甚至在1865年還重建,並且增加裡面一些設施和功能,直到1920年代才停止對外開放。
人 們以正當名義為由,開始熱衷拷問。後來逐漸變成公開的觀賞形式,成為大伙爭相觀看的對象。變成一種公開表演後,執行者就像『 演員 』一般,不但要化妝,還要思考一舉一動所帶來的效果。最後,公開行刑這種『 把手腳切斷等酷刑,變成一種在大眾面前表演的娛樂 』因而被禁止。其實對象是誰都無所謂吧。人們只是想把潛藏在自己快樂下的罪惡感,抹去。
這一風潮曾經被尼采解釋為『 高度文化 』的表現,把這樣的行為、視為過度精神化的現象來看待。
▪ 解剖式特寫
人類對死亡的原始恐懼或許強烈而難以抗拒,特別是對非自然死亡、蓄意謀殺,或者 "死於自己之手" 的魂魄的畏懼。於是基於保護活人免於這些無法安息的鬼魂侵擾,而產生一整套繁複華麗的禁忌儀式。但是畏懼帶有報復意圖的鬼魂與畏懼死亡本身是不相同的。
這種將死亡視為不可言說、且近乎不自然的觀念,是二十世紀才有的 "發明" 。曾經是公開而單純的普通事件,如今變的私密、抽象、令人震驚,就和維多利亞時期被視為秘密而必須偷偷進行的 "性" 一樣。
一 個割喉自殺未遂的男人被判處絞刑。人們因他尋死而要吊死他。醫生提醒他們絞刑會讓那人喉嚨的傷口裂開,使他能夠透過這個洞呼吸,因此是不可能吊死他的。人 們不聽勸告仍將他吊起,他頸部的傷口立刻爆開,這個男人因此又活了過來。人們為此召集市議員商討如何解決這件事。最後議員們決定用繃帶將受傷的脖子綁緊, 直到他死去。
上面這段文字是1860年,尼可拉斯˙歐加列夫(Nicholas Ogarev)看了倫敦報紙上的新聞後,寫信給情婦瑪麗˙蘇沙蘭(Mary Sutherland)提到的事。這種野蠻事件竟是由兩個毫不相干的局外人所注意到,而報紙除了把整件事當作是場公開絞刑的 "意外" 事故來炒作新聞外,並不覺得是一件值得評論的事件。
也許,執行『 死刑 』的人,經常認為自己是神的幫手,並且對自己的工作抱著驕傲。
犧牲者則是對於『 將面對的痛苦和死 』得以解脫,而感謝天。兩者間的媒介,是看不見的神。現代則是被法律所取代。歐,或者可以說是人類自己認為的正義和公平。
威廉布克的案子,更是超過兩萬五千人圍觀目睹他的絞刑。按照當時的法律,這名布克的屍體在教學課堂中被解剖。由於課程的內容是人類腦部構造,軀體部分似乎不會慘遭切剖或重組,也許是應觀眾要求,次日解剖室對外開放,約三萬名義憤填膺的民眾湧入,發癡似地目不轉睛。
正義,終於得以伸張。也許,執行『 死刑 』的人,經常認為自己是神的幫手。





▪ 殘酷的微分
當然,達到驚恐的確有很多說法。不是只有凌虐破壞肉體就算異端殘酷。時間累加︰長時間重複做同一種動作行為。物理違背︰一個扭曲導致暈眩的地板、甚至是遊樂園把人倒吊的刺激設備。這麼聽來,某些事情,我們的確時常在做,只是偶爾、被人們用了最狡獪的方式,企圖拉長『 觀看時間 』罷了。
各 種拷問與刑罰,不論最初對受刑者施加身體折磨的動機為何,如︰審判戰俘、復仇、宗教迫害或犧牲儀式、甚至是魔術表演或是科學上的任何解剖、麻醉效果、身體 承受極限的測試研究,都一再的改寫受刑者與觀賞者的忍受力、情緒、想像力的臨界值。同時,這些動機也反過來成為人們設計種種拷問的方式、刑具與機關的創意 來源。本質上極不理性刑求拷問,竟因此成為一種講究實證理性的科學成果展現。
早期的戰爭中,槍枝捉對廝殺場面,讓戰場看起來更像屠宰場。
而 或許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屠殺規模更大,但經常是以 " 遠方遙控 " 的方式操弄著。與以往大舉攻擊的戰爭相較,似乎顯的抽象。 我們的祖先最多是在戰爭過後才讀到爭戰的事情,而我們則是實際看到戰爭結果。透過電視,家中螢幕播出的真實暴行,與製片廠裡為了娛樂性質演出的想像殺戮的 真實性相差無幾。 這些情況下不得不承認,『 殘忍 』 變的有如色情片,帶來立即的快感卻不真實。